笔趣阁 > 其他小说 > 剑寒仙途 > 第四十九章 石潭镇(新补)

  石月群山出现深坑的消息,逐渐传回了各大宗门,一时间,各种猜测涌现而出,但都没有谁能断定,自己的判断就是对的。

  宗主南门修,又召集了各位化丹师叔,在玄阴宗另一位太上长老主持下,商讨了数天数夜,虽然没得出个确切判断,但还是对各种可能的情况,商讨出了应对之法。

  对于虚月宗遗留宝藏,价值之大,合一期修士也会动心,如果哪个宗门能得到这笔遗藏,哪怕只是十分一二,再经过几十年顺利消化掉,足以让整个宗门的实力,大幅提升。

  就算在混乱争夺中,哪个好运的修士能得到什么珍贵灵物,对他来说,也是一个天大机缘,或许就可以修为大增,同时带来寿元的增加。

  更何况,现在灵越岛上,只有两名合一期修士存在。

  修士修为要想提升到高深境界,出色的灵根资质、强大的修炼功法、上乘的修炼灵地、珍贵的丹药辅助、过人的毅力······缺一不可。如果哪方面差了,在其它方面,需要成倍的补充回来。

  现在的灵越岛俢仙界,凝气期化丹期的功法倒不缺,修炼灵地的话,岛上唯一一条上品灵脉,就在虚月宗遗址下,被空间裂缝严密包围住,这么多年来没人有机会在那里修炼,对修士来说是一件遗憾之事。

  现在更是出现了那个古怪深坑,那条上品灵脉还存不存在,也是难说。

  而灵越岛外,就是广阔大海,蕴藏了无尽的妖兽,炼制高阶丹药需要的妖丹、妖兽精血之类的,并不缺少,少的是地上长的灵草灵药。

  灵越岛说小不小,说大也不大,这么多年下来,前辈修士早已把岛翻了个遍,也没找到什么盛产高阶灵药的灵境宝地。

  除了极少数丹药,炼制只需要妖兽妖丹精血,大部分丹药原料中,灵药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,不过是妖丹用量多,灵药用量少罢了,这还是前辈修士耗费无数心血,研究出来的药方。

  低阶丹药还罢了,需要的灵药在百虫山脉等灵地就有出产,加上各大宗门也有培育,低阶丹药并不稀缺。

  可换做适用于化丹后期,甚至合一期的高阶丹药,就是珍稀万分的存在了,大部分修士修炼到了这个境界,只能靠常年的苦修,靠水磨工夫,一点点地提升修为,其中艰苦一言难尽。

  这也导致了,如今的灵越岛俢仙界,只有两名修炼到了合一期的修士存在,甚至发生过数只合一期海禽妖兽,杀上灵越岛,岛上合一期修士稀少,只能各大宗门联合,牺牲了十几位化丹修士,才把妖禽驱逐离开的事。

  玄阴宗里,两名太上长老是仅有的两位化丹后期修士,全部化丹修士加起来也不过十七名,这等实力,在各大宗门中,也能排在中游,可见灵越岛俢仙界的弱小。

  也正是如此,各大宗门对虚月宗遗藏,重视万分,这不仅关系到了宗门的兴盛,就算是被别的宗门得到了,也不见得全是坏事,说不定可以多出几名合一修士,再遇上强大海妖杀上岛的事情,能有抵抗之力。

  想到要是哪天被海妖屠岛了,南灵海流落灵越岛的人族,就此断了香火传承,谁也只能苦笑。

  ······

  在宗门高层秘密讨论深坑来历时,修养完毕,月煞变的虚弱一扫而空的秦元辰,再次乘上骨鹤,飞离了玄阴宗。

  白云翻卷,日光和煦,空中寂寥又静谧。远离尘嚣,真是容易激起人对往事的回忆。

  骨鹤平稳地,飞向了卢州的清河郡。

  那里,是秦元辰的故乡。

  宗门放出了风声,在虚月宗遗藏争夺中,立有大功的弟子,宗门会重重的赏赐,这其中,甚至包含了造化丹,这一可以让凝气修士进阶化丹的珍贵丹药。

  到时候的石月群山之行,秦元辰难以置身事外。

  如果到时候陨落掉了的话,重入轮回了,这一世的记忆也就没了,在此之前,最后看一眼长大的地方,也算了却了思念。

  石潭镇,距那次爆发了“瘟疫”,已过了十几年,现在秦元辰空中远远望去,已恢复了生气。

  当乞丐的那几年,秦元辰听说镇子被官府封锁了,成为了一座空镇。现在,似乎是“瘟疫”之事过了久了,这座靠山而建的小镇,重新恢复了人烟。

  秦元辰落到地上,随着一队商队,进了石潭镇。

  听商队的人说,石潭镇毕竟是比邻商道,百里内唯一的镇子,之前一直是路过商队歇脚的地方,只是后来爆发瘟疫,官府封锁了几年,在七八年前又重新解除封锁了,现在镇子里,很多都是邻郡涝灾,被淹没田地房屋的难民,到了这里定居下来,也有小部分原本就是石潭镇的人,又回到了这里。

  秦元辰装作一江湖游侠,点点头,心里却满是怪异的感觉。

  涝灾,难民,没了土地种粮食就没了生计,这些凡人的苦难,他好久没接触了,现在真是勾起了无限回忆。

  沿着记忆中的街道,秦元辰放慢脚步,混杂在凡人们中,向“家”走去。

  四周都是凡俗喧嚣声,有人沿街叫卖,有人与小贩讨价还价,此刻听起来,却是如此悦耳。

  石潭镇的街道走向倒是没变,不过街边房屋却与记忆中大不同了,记得温寂造成那次惨象时,人们恐慌之中,引起有火灾,很多房屋那时就被烧毁了,这些都是重建的吧。

  “咦?杨伯的煎饼铺子!”

  秦元辰突然眼中一亮,仿佛回到了儿时。

  还是记忆中的地方,铺子后面,一位双鬓发白的大伯,粗大的双手揉搓面团,印在砧板上发出砰砰的声音。杨伯已经满脸皱纹了,岁月压弯了他的腰,双手施力时,已见疲态。

  秦元辰不由停下脚步,摸摸口袋里,特意准备了的铜板,微笑着走了过去。

  “杨伯,来两煎饼。”

  “你······”杨伯抬起头,看着眼前说出这么熟络话语的青年,迟疑一下,好像在哪里见过。

  “你是小辰?”

  片刻后,他终于把眼前之人,与十几年前,经常与他儿子玩耍的某位小孩,身影重合在了一起。